目前, 我国医药工业企业有7 000多家, 其中化学制药企业2 000多家, 能生产24大类化学原料药达1 300多种、制剂30多个剂型以及3 500多个药品品种。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后, 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品种将达到1 700余种, 其中50%主要品种的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制剂品种规格将超过5 500种, 其中60%以上产品的质量符合医药工业发达国家的药典标准。在24大类原料药中, 抗感染、解热镇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产量最大, 分别占总产量的23%、21.4%和23.6%, 它们也是出口量最大的原药类别。我国维生素类药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5%以上, 抗感染类及解热镇痛类药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 我国因抗感染药中的青霉素盐类、氨苄青霉素以及其他β-内酰胺类, 解热镇痛药中的阿斯迈林、扑热息痛、安乃近, 维生素类药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发展较快, 成为了全球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出口医药中间体不像药品那样受到进口国的各种限制, 因此开发医药中间体大有可为, 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生命力。

对氨基苯酚、多肽、六水哌嗪、丙酮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醛、酒石酸等都是近年来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品种,医药中间体产品一般都是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 开发该系列产品是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出路。我国医药中间体的发展与医药工业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有些产品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国内无法组织生产, 基本依赖进口, 如无水哌嗪、丙酸等。有些产品技术不成熟, 生产成本较高, 需要部分进口, 如间甲酚、7-ACA、7-ADCA等。还有一些产品虽然在数量上能满足国内医药行业的要求, 但成本较高、质量不过关, 影响了医药产品的竞争力, 需改进生产工艺, 如TMB、对氨基苯酚、D-PHPG等。

预计21世纪世界性新药物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10类药物上:脑功能改善药, 抗风湿性关节炎药, 抗艾滋病药, 抗肝炎及其他病毒药, 降血脂药, 抗血栓药, 抗肿瘤药, 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 甙类强心剂, 抗抑郁、抗精神分裂和抗焦虑药等。针对这些药物去开发其中间体是今后医药中间体开发的方向和拓展新的市场空间的重要途径。总之, 开发医药中间体大有可为,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