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工业生产中副产盐的产生量越来越大,化工行业尤其是石化、煤化工、精细化工及中间体等行业,每年产生大量的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废氯化钠盐、废硫酸钠盐等。由于生成条件多样、成分复杂,缺乏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综合利用技术,副产盐已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副产盐有哪些特点?来源广、成分杂副产盐来源涉及行业广,特征污染物复杂,毒害性质不明确,根据产品不同副产盐中的成分也不同,这些对副产盐的处理和利用增加了难度。

种类多、品相差:化工副产盐主要包括氯化钠、硫酸钠、氯盐、硫酸盐、磷酸盐、醋酸盐、氟盐、有机盐等,经精制处理后仍可能含有微量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性不能确定。
副产盐的管理现状:无法确定副产盐的性质时,要进行副产盐的属性鉴别,根据鉴别结果,按产品、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分别进行管理。
按产品管理。同时满足下述条件的可按照相应的产品管理:(1)符合国家、地方制定或行业通行的的所替代原料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2)符合相关国家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包括该产物生产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标准和该产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标准;(3)有稳定、合理的市场需求。
副产盐如鉴别后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可以按产品进行管理。但是目前相关副产盐产品质量标准不全,不能确定副产盐是否满足质量标准要求和符合相关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而且现行的技术手段也很难将盐中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到产品的要求,所以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技术层面副产盐都很难被鉴别为产品。
按一般固体废物管理: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34330-2017 )》,副产盐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的,按照一般固体废物进行管理。
副产盐的处理方法:化工生产中副产盐根据不同产品,其盐渣中杂质含量、杂质成分都不一样,其处理的工艺路线、工艺条件也不一样。在国外,副产盐大多采用无害化处理后直接向海洋倾倒,使资源回归自然,但这种处理方式也存在局限性,即副产盐中不能含有害杂质。
1.洗盐法将盐渣用水或有机溶剂洗涤,尽量洗去盐渣中的杂质,处理后的盐用于联碱工业。
高温处理法将盐渣高温处理,使盐渣中含的有机杂质在高温下分解成气体,与固体盐渣有效分离,从而使盐渣中的有机杂质含量降低到工业用盐所需要求。
处理后的氯化钠可作为氯碱工业的原料。该法简单易行,成本低,特别适用于自身有氯碱生产线的企业。
2.制纯碱法将盐渣制成饱和盐水溶液后,一定条件下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或直接加入固体碳铵,反应一段时间后,结晶析出固体碳酸氢钠,分离洗涤后高温分解制得纯碱,分离母液主要含氯化铵,再加入盐渣冷冻析出氯化铵后循环至制碱工序。
如何解决副产盐的困境?
1.强化工业副产盐全生命周期无害化管理,通过工艺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实现源头减量,探索和运用先进技术提升可利用废盐的回收利用率,减少有毒有害残渣。
2.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推进工业副产盐循环利用的政策、规划与标准,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工业副产盐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的形成与健康发展。
3.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全力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的副产盐利用处置,以点带面,以先进技术的运用带动全行业绿色创新,让先进技术逐步发展成为市场的主导者。